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11-03 10:37:16
教学设计方案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3.通过儿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与气候。

教学难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会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的方法。

2.通过阅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景物于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字,引出生字

1.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我请大家看一幅很美的图,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图上都有什么呢?(出示彩图)

出示生词卡片(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

3.他们在干什么呢? 能不能用比较精彩的语言告诉老师?打开书57页读读。

出示生词卡片: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粮食、游得欢、接网忙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游戏:找朋友 找出生字新朋友

1.带拼音读词读句:谁认识这些生字新朋友?

2.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会读吗?练练吧! (自由练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抽读生字卡片。(打乱次序)

5.学生摆字卡。 (边读边摆成3排)

6.学生找字卡。 (识字大王、识字小老师)

7.游戏:拍手找朋友:图文结合 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游戏:捉迷藏 这些生字躲到了课文里,大家还认识吗?

三、朗读感悟,兴趣学习

1.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共有几句话,作上记号。

请同学分别读这三句话。

请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赶快练练吧!

2.合作学习:请把你喜欢的这一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全班展示读。反复练读这三句。

4.表演读:星星创作奖 神秘奖品奖给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的小组。

要求:每组挑一句最喜欢的,边读边表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时间1分钟。

5.全班展示:全班配合读,小组表演。

6.小组比赛读。

7.拍手连读。

8.游戏:找尾巴 全班拍手读,一人排顺序。

读课文或边儿歌:

小蜻蜓展翅飞

小蝴蝶捉迷藏

小蚯蚓造宫殿

小蚂蚁运粮食

小蝌蚪游得欢

小蜘蛛结网忙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 分类学习法:这么多生字怎么学更轻松呢?孙老师教你们一的好办法,就是分类学习法。

2. 小组讨论法:这些字可以分成两类,哪两类呢?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第二类:展、运、网

(1)学习第一类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1)编儿歌:蜻青青小虫天上飞

2)虫+熟字:虫+青、虫+廷、虫+胡、虫+丘、虫+引、

虫+马、虫+义、虫+科、虫+斗、虫+知、虫+朱

编儿歌记生字:虫和青,蜻蜓的蜻;虫和廷,蜻蜓的蜓

(2)学习第二类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去掉拼音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写蚂、蚁。

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应该写得左右大致相等。虫字下面的提不要写成横。

右边的马、义要写得瘦长一些。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

3)兴趣延伸

同学们,课下还可以观察一下,夏天其它动物都在干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其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2、设置了数学探究 ……此处隐藏1892个字……选点精读──要求读的有情有景

三、合作探究

4、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你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吗?

5、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

6、“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7、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8、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阅读视角

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种亲切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板书课题:山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解决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划出优美的句子。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雨起、雨中、雨后。)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在这里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精读感悟

1、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我们先随着作者去感悟山雨的音韵美。找出写山雨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划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沙啦啦,沙啦啦──

⑵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⑶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⑷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3、山雨动听的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而它的绿更是难以忘却的美。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

四、小结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⑴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⑵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⑶学生交流谈感受。

⑷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⑸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