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七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谈话引入
1.展示课题。
2.说说你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3.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文中的注音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通过哪些段落了解到的?
2.全班齐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3.指名读描写小筏子在前方时的段落,说说你认为那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反复朗读,积累语言,体会表达的感情。
(1)“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这里运用了比喻句。把远处出现的小竹筏比作小蜻蜓。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水流湍急的江水里,处境相当危险,但它仍然在挣扎着向前进。这是在说划桨人的勇敢。)
(2)“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
(虽然困难很大,但她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这可以看出划桨人不但勇敢而且相当镇定。)
(3)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把红包裹比作红杜鹃,突出她的美,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小结:通过第3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她在逆水前进,虽然面临着险滩、礁石和湍急多变的江水,但是她毫不畏惧,从容地面对。
4.生默读第4段,思考:当小筏子到了大船跟前时作者看到了什么?(重点理解: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襁褓中的孩子正在酣睡)联系前一段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5.看到这一切,作者也有他的想法。齐读最后一段,勾画出作者受到的启示。思考作者受到的启示与他看到的感人画面有什么联系。
6.同桌共同归纳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全班交流。
7.文章重点是写事,为什么第1、2段用了不少的篇幅在描写景物呢?
8.出示小黑板,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漩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突出江水湍急,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总结全文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话。希望它就像作者心目中那簇不息的火苗那样,永远激励着大家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差”的不同读音和含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从太空归来的种子为什么能培育优点多的蔬菜以及这些蔬菜的作用,知道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
3、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原因和作用。
难点:初步明白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教学建议】
1、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太空育种等相关链接的知识。
2、根据课文体裁,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并在讨论中了解一些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特点。
3、在讨论中注重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做到人文熏陶。
学习主线
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些变化和用途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为主线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美妙的变化
神奇的用途(提高营养、有益健康、治病……)
预设教学流程
【字词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差异”指名读,并给多音字“差”的另外两个读音组词。
2、出示:特殊 乘客 筛选 辐射
例子 遨游 淘汰 佳肴 碱性 糖尿病
指名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孩子正音→说说有什么发现(第一行的每个词中都有个翘舌音)→指名把第一行读一读→指名说说像淘汰这种特点的词 →集体读词语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美妙的变化一: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操作步骤:
1、让学生说说这变化美妙在哪里?看到过篮球那么大还鸡蛋那么小的茄子吗?指名读
2、回忆学过的说明方法,说说这几话中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划一划这些说明方法还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而后交流。
4、太空蔬菜的变化还体现在哪?(其他句子学生说到即可,不需特别训练)
【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神奇的作用一:(第4——5自然段)
操作步骤:
1、太空蔬菜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指名回答)
当学生是读课文的相关句子时,引导用几个字概括作用,教师随机板书
2、简单向学生介绍什么叫太空育种。
3、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发挥太空种子的用武之地?组织动笔写写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例 ( ) 筛( ) 辐( ) 碱( ) 遨( )
俐( ) 帅( ) 福( ) 喊( ) 傲( )
二、写出下面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模仿写一个。
1、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
三、完成下列填空。
1、太空归来的特殊乘客有很多用武之地:
2、我如果是科学家,会让太空归来的种子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鸟类。
3.学 ……此处隐藏4239个字……
3、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师:很棒,现在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打开课本61页,来看练习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组,还剩1个。一起读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组余1个。
师: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数17表示共有17个五角星,除数2表示每2个圈一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组,余数1表示还剩下1个。
师:回答的真好,第二题,共圈了7组,还剩2个,一起读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组余2个。
师:这个算式的意义呢?
生:共23个圆,每3个分一组,分了7组,还余2个。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啊,有余数的除法中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我们现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师:拿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
师:你来汇报一下。
生: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算式,8除以4等于2个。
师:真棒,现在用9根小棒来摆,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来说说你的结果。
生:摆了2个,还余下一根。
师:为什么会余下1根呢?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说的太好了,怎样列示呢?
生:9÷4=2(个)······(1)根。
师:那10根、11根、12根呢?都来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师:谁来把他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那我们不摆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吗?13根(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个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个余3根)。
师:现在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发现了除数都是4,余数是1、2 3。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是4或者比4大的数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余数是4就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了。
师:哦,现在你们有没有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那个小秘密呢?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小于除数(板书)现在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该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知道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该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余数的意义,还知道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希望同学们课后一起交流能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咱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题目是“草”,(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学习古诗,理解意思。
同学们在哪儿见到过草?(路旁、校园、公园、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样鲜艳多彩,它是极为平凡的,甚至于我们都不去注意它。诗人要写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诗句。
(1)出示挂图。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4)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诗句。
(1)“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我今年七岁了……)
“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2)一年当中,草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诗句。
(1)“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选择“完”的解释。
(2)“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请同学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诗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试说这一句的意思。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5.朗读全诗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铺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2.用赞美小草的语气背这首诗。
(五)巩固练习。
1.填写诗句,写出加粗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
2.填空练习“离离”是形容( )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样子把诗句写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离离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 )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 )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