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过年日记范文7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年日记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很多:放爆竹、给晚辈发压岁钱、贴春联……,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春节前的“大扫除”。大扫除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把不好的事物留在旧的一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去年春节前夕,母亲也让我体验了一把这样的风俗,让我参与了一次春节前的大扫除。
一大早,窗外刮着凛冽的寒风,我躲在温暖的被窝里,甜甜地睡着。这时,母亲走进房间对我说:“起床了”我说“太冷了,让我再睡会儿嘛”母亲又说“要过春节了,起来大扫除,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年”。我只好起了床。母亲给我分配任务:“让你做一件简单的事,抹灰”。
我在冷水里清洗抹布,好冷啊。我把抹布在水里打湿后使劲拧干,然后开工了。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件物品上灰尘的多少来决定抹灰的程度。过了不久,鞋柜、窗台、床头上的灰尘都没有了,于是母亲又让我拖地。我拿着拖布,照着母亲平时的样子,把拖布许进拖布池里,把拖布池清洗干净,嗬,这拖布还真重!一会儿,我洗完了拖布,开始拖地。我拖了还不到五分钟,就摔了个四脚朝天,可母亲呢,在一旁看着我的动作又好气又好笑,我连忙爬起来继续拖地。最后在母亲的指导下,我把地拖干净了。当我直起腰来的时候,已是腰酸背痛、满头大汗了。
在我们全家人共同的努力下,家里每一个角度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虽然窗外还飘着小雨,天气仍很寒冷,但想着我们大家即将过一个明亮、整洁的春节,心里感到无比温暖。
大年初一早上,我起床后走到沙发跟前准备坐那儿,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宝贝,今天你没话对妈妈说吗?”我一想,今天过年,急忙说了声:“妈妈,新年好。”没想到的是,我只说了一句新年好,一张一百元的`大钞就飞到我的手里来了,真高兴呀,心想这么容易就能拿到钱了,用两个字形容:“开心”,我太喜欢过年了,过年真好。除了有“高收入”外,还有很多我爱吃的糖果,如:巧克力、酒心糖、水果糖、奶糖……真是应有尽有啊!过年真好。
中国人最重视新年,新年是中国最热闹的节日。因为中国人认为新年是一年的开始,寄予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而新年所含有的众多中华名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是大年三十,吃完团圆饭,我们一家高高兴兴地坐在电视机前,准备看新年联欢晚会。妈妈告诉我什么是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这时妈妈给我讲起了有关新年的风俗。比如: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人们常说的小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去述职,人们为了让灶王爷求上天言好事,一年保平安所以要祭灶。
到大年初一的凌晨,守岁的人们又把灶王爷请回来,希望灶王爷能给全家福气。“送灶王爷上天”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再比如:白水人喝五豆、吃腊八面、去仓颉庙上香。再比如:潼关正月十五前不擀面等等。
啊!原来中国的年文化这样丰富呀。
今天是大年初七,我和爷爷一起去逛石家庄庙会,一路上我和爷爷说说笑笑,很快就来到了师大庙会会场。
庙会的红色的拱门两侧盘踞着两条金灿灿的巨龙,显得庙会门口格外气魄,周围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我和爷爷高兴地走进庙会的会场,我们要在这里吃小吃看表演。首先我们来到了小吃一条街这要在这里大饱口福,这里的小吃种类非常丰富有:诱人的新疆羊肉串、金色的杭州小烧饼、天津麻花、北京的炸酱面,种类繁多使人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我赶紧要了一碗北京的炸酱面,只见摊主很熟练的做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香喷喷的炸酱面摆在我的面前,我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吃饱喝足后我和爷爷一起去表演去观看表演。
庙会的表演区,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不断的笑声传入了我们的耳边。这里的表演节目非常丰富有:舞狮子表演、杂技表演、飞车表演、驯兽表演种类繁多使人眼花缭乱。首先出场的是舞狮子表演,只见人装扮的狮子形象惟妙惟肖、十分逼真。他们一会儿顶球、一会儿翻滚、一会儿跳跃栩栩如生……紧接着有动人心魄的飞车表演,有非常精彩的顶瓶子表演,最激动人心的是驯兽表演,最让我留恋往返的是老虎拉车,只见一位大胆男孩被选中,他非常恐惧的坐在老虎拉的'车里心里非常恐惧,这时只见老虎像一只小猫咪似的,非常温顺拉起小车不快也不慢,围着全场转起圈来,这是全场轰动有的拍照、有的欢呼、有的鼓掌非常热闹,在一阵阵的欢歌笑语声结束了精彩的表演。
庙会是民俗、历史、城市、文化结合。我们喜欢逛庙会,因为它为人们创造了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我希望庙会年年举办,让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
今天是大年夜,俗话说,大年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也是我觉得最高兴的一天。中午,我到了曾祖母家,欣喜地发现门前的小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回屋拿了一根竹竿和一个篮子,在河边,我用竹竿把冰敲碎,然后,把冰放进篮子里,玩得不亦乐乎。河上有座独木桥,我还大胆尝试着走了一遍,妈妈说,这窄窄的独木桥就是“勇敢者之路”,还一个劲地夸我厉害呢。
大年夜肯定要吃年夜饭,我们在饭店里和爷爷奶奶、大伯和婶婶他们一起吃的,晚餐非常丰盛。有“松仁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五谷丰登”,寓意丰收年……餐间,大家谈笑风生。爷爷还回忆起他小时候的穷苦生活,感叹现今的幸福!我好奇地问妈妈:“今天,是不是吃了年夜饭才能长大一岁呀?”妈妈笑容满面地对我说:“小傻瓜,你不吃年夜饭也会长大一岁的。”大家听后都笑了,笑声久久回荡在空中……
每进腊月,我的心总是莫名地有些激动,有些急不可待。差不多三十年了,年年如此。
十五岁的那年夏天,因求学离开家乡。临行,妈妈说:路这么远,乘车又不方便,只有等到过年才能回来了。那一刻,我的眼泪下来了,没有了第一次出远门的欢悦,也忘了第一次离家的胆怯,唯有的,只是离别时的惆怅和远离妈妈的不舍;那一刻,盼的不再是初次乘坐的汽车,而是那遥不可及冬季里的“过年”。
新的环境新的面孔,使我曾经拥有的那点自信和轻松荡然无存,同学的排外学习的压力,让我白天埋头于课本作业中,夜晚却沉浸在浓浓的思念里。树上的叶由青到红,再到深红、枯黄,最后凋落,天上的月,圆了再缺,缺了再圆,日历在手中撕下一张又一张,渐趋变薄……直到有一天,商店里挂满年画和春联,总算盼到了腊月。
想家,盼过年。那学期的期末考试,考得很糟,自己都觉得无颜面对了,却依然没忘妈妈喜欢吃的'“方片糕”。拿成绩单的当天,急不可待去车站买次日回家的车票,将剩余的钱买两条“方片糕”和一张年画。
回到家,妈妈的第一句话是:总算等到过年了,等到你回来了。
那一刻,我满心温暖。原来,那么多的夜晚,妈妈竟和我一样,是数着繁星,望着月圆月缺度过的。
再也没有了暑假,这是走上工作岗位后最遗憾的事。妈妈不愿意我们请假回去而影响工作,为此,过年,成了我一年中最大的期盼,盼着过年,盼着回家,盼着在妈妈身边享受那份特有的温馨。
长大了,自己当了妈妈,不好意思再流思乡泪,可对妈妈的思念却越来越深,对过年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只是这份期盼里,不再有当初那种对妈妈的心理依赖,不再有那种寻求心灵避护的渴望,不再有对妈妈端上来那一桌菜肴的口馋,有的是更深的牵挂更多的珍惜,还有妈妈那翘首以待满足后的眼神,和陪她左右略尽孝道的时光。
“今年过年去哪里?”腊月走在街上,遇到熟人常这样问。
“回家。”我总是很兴奋。
“今年准备在哪过年?”妈妈电话里的试问欲言又止。
“回家,陪您。”依然很兴奋。
其实,这些年,我很感激公婆的体谅:你妈一人在家,路远平时很少回去,过年就回去多陪陪她。
有这样善解人意的公婆,除了平时多回去探望他们一些外,对过年的期盼,我便更是肆无忌惮了。爱人也总是笑说:一进腊月,你就开始进行兴奋状态,比女儿还高兴。
是啊,这样多好,已到不惑之年的我,还能像孩子般,拥有着对过年的期盼,拥有一个和我一样期盼过年,期盼过年回去和她一起吃年夜饭的人,我是多么地幸福,我又怎能不兴奋?
春节来了,春节来了!
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团聚在一起过春节。 吃完晚饭后,我问奶奶:“奶奶,您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奶奶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我们小时候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奶奶喝了口水接着说:我们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
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现在不准放鞭炮了 哎!真可惜。
童年的生活,一代比一代好啊!你们比我们幸福多了。”
文档为doc格式